戳上面的蓝字 去年以来,栾城区围绕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目标,着力构建完善的区域人才服务体系,将人才绿卡制度实施作为“一号工程”来抓,扎实做好“引、育、用、留”四方面工作,全方位打造区域性人才战略高地。
“引”有目标
注重高层次、大规模
大力实施全方位、高层次、多领域的人才引进战略,放宽视野、主动出击,吸引人才、集聚人才。
制定“三百一千”引进计划
即今后5年,全区党政机关至少引进百名“双一流”高校毕业生、事业单位每年引进百名优秀本科毕业生、全区每年引进百名“本一”以上毕业生来栾城区自主创业;辖区企业每年引进千名硕士研究生、“本一”以上毕业生及中级职称以上专技人才,实现引才数量和质量一年一个新台阶,五年实现大飞跃。
出台人才绿卡管理办法
试行《栾城区人才绿卡管理办法》,建立联席会议制度,组建人才绿卡服务办公室,设立人才绿卡服务窗口,为用人单位提供最优质服务。目前,已签约引进“千人计划”人选1人,硕博士、“双一流”名校毕业生18人,第一批10名符合条件的绿卡申领人正在审核中,有望尽快领到绿卡。
营造重才爱才浓厚氛围
利用外出招聘招商等时机,通过掌上栾城、栾城新闻等形式,广泛宣传人才引进政策,展示栾城招才爱才的良好形象。深入挖掘不同领域、行业、层次的优秀人才典型,加强宣传报道,形成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浓厚氛围。
“育”有平台
突出领军型、团队型
大力实施“小巨人计划”,扎实做好本土人才、领军型人才和创新团队的培育培养。
奖励政策落实到位
对新认定的国家级、省级和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分别给予50万元、20万元和10万元的一次性科研补助;对建立并实质性运作一年、有实绩的院士专家工作站给予10万元奖励。
人才项目申报到位
完善“区管拔尖人才”“科技领军人物”评选办法,帮助优秀人才申报省级“三三三人才工程”“燕赵工匠”和市级“十百千”“市管拔尖人才”等项目,激发干事创业活力。
培育平台搭建到位
积极推进智能制造协同创新中心、海外院士创新园、装备制造孵化器、奇瑞新能源汽车研发中心等平台建设,帮助企业申报科技创新平台,帮助人才申报科研项目。选送优秀人才到国内外强企业、知名高校、科研院所学习培训,用最短的时间成长为业务骨干,成为领军人物,进而扶持培育更高层次的创新团队。去年,全区有6家企业研发中心被认定为省、市科技创新“四平台”。
“用”有舞台
聚焦大园区、新产业
聚焦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质量品牌战略和产业发展方向,突出政策优势、产业优势、区位优势,大力实施“人才强区”战略。
把装备产业园区作为用才主战场
把引进的各类专业人才和创新团队,更多地安排到园区发展最需求的岗位和领域中,不断提升“园区公司化、服务专业化、运营市场化”发展水平。
把增强产业集聚作为用才主方向
把人才引进、培养、使用与全区大项目、大工程紧密结合起来,突出“高精尖缺”导向,依靠人才争取项目、实施项目,着力推动产业建链、补链、强链,增强产业集聚能力,努力实现全产业链、全价值链发展。
把激发创业热情作为用才主抓手
在政策范围内,结合人才的品质、能力和业绩,尽可能多地为各类人才提供“两代表一委员”、预备党员、职称评聘、提拔重用等机会,让其在精力最旺盛、创造力最强的时候就挑大梁、唱主角。同时,每年评选、表彰、奖励一批业绩突出、技能过硬的优秀人才,增强人才的职业认同感、荣誉感、归属感,激发和调动工作热情。
“留”有保障
确保优待遇、宽环境
坚持需求导向,本着人才需要什么就提供什么服务的原则,最大限度地为人才提供各种保障服务。
一方面,实施“逐年倍增”预算计划。坚持刚性落实财政保障制度,今年区财政列入人才工作预算合计万元以上,主要用于房租补贴、创业补贴、人才开发等工作需求,并视人才招引数量随时追加预算资金,做到上不封顶。
另一方面,落实全方位服务项目。为引进人才提供人事档案管理、户籍办理、子女入学、医疗保健、社会保险、就业创业服务、科研服务、工商税务服务、住房保障、房租补贴、工作津贴、金融服务、生活服务等,让各类人才工作更安心、生活更舒心,毫无后顾之忧地干事创业。
由石家庄改革原创
了解改革动态
交流改革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