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订阅哦!日常交际民俗,即传统礼俗中的相见之礼,它和冠、婚、丧、祭、乡并称六礼。古志载称河北民风“敦好礼义,崇尚廉耻,婚姻以时,丧祭唯礼”“严尊卑之礼,重男女之别”“不事浮靡之习,颇有笃实之风”。在日常交际中,既有明快、爽直、坦诚的北国豪情,又有温文、睿智、循礼的大邦风范。今天给大家推送河北的日常交际民俗,第十一篇交际往来(一)。邻里交往河北民间的交际往来,有血缘和非血缘亲属方面的,有同辈分和不同辈分方面的,有因政治经济生活相联系而形成的,有因工作或居住条件而形成的。这种往来包含亲戚间、邻里间、朋友同事间三个方面。其中邻里交往是每家每户日常生活中极其重要的关系。它涉及日常生活中的各个领域,从买米买面到生火做饭,从教育子女到照顾老人,从休息娱乐到工作学习,几乎都涉及到邻里交往。所以“远亲不如近邻,近邻不如对门”“低头不见抬头见,一家有难众人帮”“千年搁业,万年搁邻”等民谚流传极广。河北民间的邻里交往形式很多,范围极广,较为通行和常见的有:请帮忙、送人情、钱物串借、邻里结社、串门、赶饭场。出帮工请帮忙,也称出帮工,主要指邻里间遇到婚、丧、生、寿、建房、迁居或偶遇灾病等大事互相帮助的行为。这种帮工是在“一人有事百人忧,一家有难百家帮”的信条下主动出工,不讲条件,不计报酬,主家生活富裕则管些茶饭,若不宽裕,帮工者各自回家,茶饭不沾。有的村镇有不少办理婚丧大事的行家里手,谁记账、谁采买、谁掌勺、谁司仪接待……一呼即诺,各司其职,分工有序。衡量一家人邻里关系和人缘好坏,往往都以遇到大事邻里帮工人数的多少来判断。俗称“邻居是杆秤”“主善客人多”。邻里间闹过小别扭、发生过小矛盾的,遇到大事、难事,大都捐弃前嫌而相帮,由此重归于好。冀中一带,还有“红事莫趋,白事莫等”“红事叫,白事到”的讲究,即邻里家有婚娶、生寿类喜事时,最好等到主家相邀再去祝贺帮工,以免趋食之嫌;如主家遇到丧葬灾祸等不幸事,则不必等主家相请,应立即前往相帮。邻里交往中,也有一些禁忌,如在婚嫁喜事期间,孕妇、寡妇、穿孝服者不能围观结婚场面,尤其是新人下轿和入洞房时,这几类人都应自觉回避;有生育之喜的人家,忌经期妇女进入未满月的产房;未过满月的产妇也不能到邻里家串门;建房上梁时,忌讳妇女尤其是孕妇观看;邻里家有病人,忌在单日、下午或晚上探望;身穿孝服的人不能进入邻家宅院,即使是拜谢,也要立在门外唤出主人进行。送人情送人情,也称随份子、随礼、串换礼,即逢年过节、婚丧生寿大事除帮工之外的礼物赠送。这种人情礼,有实物,有币钞,份额不甚大,一般参照对方过去随礼(对方曾经送过的礼份,有礼簿可查)的份额,做相应的回礼。河北大部分地区的俗规:婚嫁喜礼送钱要双数,送物要成对,挂帐子(送布)要红色,以示吉庆;丧葬白事,送钱要单数,挂帐子要白色;生育礼,一般邻里以送鸡蛋、红糖、藕粉、挂面之类补品为主,也有送婴儿衣帽或长命锁等饰物的。河北中南部还有送篮子的习俗,即男孩儿出生三天后要认干娘,十二天过小满月(也称十二晌),这时,做干娘的要以精制的小篮子相赠,篮子谐音“拦子”,意在孩子能长大成人。小孩儿过生日,老人做寿,邻里间有互赠寿面、寿桃、寿帐等习俗;传统节日,如春节前送酒肉类年礼,灯节送灯,端午送棕子,中秋送瓜果月饼,重阳节送花糕等。除此之外,每逢夏季瓜果成熟期或秋季收获期,那些收获瓜果、蔬菜以及新粮先熟的邻里,必向后熟或没有的邻里家相送,俗称尝鲜、尝新,这种礼份虽然不重,却充满亲如一家的人情味。关系较好的邻里,甚至家中做了好饭食也要送去一盘一碗,“一把韭菜两把葱”“一碗饺子两轴面”就是指的此类交往。在送人情的交往中,如果一方受礼超出了通常范围,俗例称为欠人情,必须在以后的节日或其他随礼的机会中,予以补偿,名曰答人情。钱物串借钱物串借,也称通有无、接短。邻里人家,尤其是农村,相互熟知家情家底,钱物短缺时,谁家有谁家无都有底数。邻里间互相串借钱物,都认为这是急人所急、供人所需的常理,被借者只要有可能,必然有求必应,借用者也恪守“勤借勤还,再借不难”的俗规,信守诺言。这种钱物串借,不用手续,不计利息,不讲条件。较大的物品借用,如农村常见的借牲口磨面碾米,借车船赶集上店迎送客人等,借用者心里总是有本账,适当时机用适当形式给予借出户以补偿。串借:交往中也有不少禁忌,如借水桶不能用空桶送还主人,认为“送空”是断了人家的财路;借药锅不能主动送还,认为那样做会把灾病带给主家;借用牲口时,不能用背膀背缰绳,认为牲口“一背”非病即亡。邻里结社邻里结社,有难互帮,有乐共享。河北各地民间结社形式很多,主要有经济互助、生产劳动互助、公益事业和文化娱乐几个方面。经济互助性结社。这是旧社会农民或城镇贫民为摆脱高利贷盘剥而自愿组织的自救性结社,一般是自愿参加,定额集资(集粮),轮流使用,利益均沾。河北中南部地区称兑会、乡会、拔会,京津周边地区称印子会、打印子(储一次钱打一个印章而得名)。此类印子会,多者几十户,少者十几户,发起人称会头,其他参与者称会脚、投会人。投会的金额、期限、滞付息及使用方法共同议定。会头定期到各户收取储金,并加盖特制印章以示标记。集体储金的使用方法有:预先排定次序的叫轮会,投标竞争的叫标会,用摇骰方式确定的叫摇会。石家庄地区的拔会大致类同,大家自愿立会,共同议定入股金及存储年限,逐年众人一拔,拔得头筹者优先使用。至最后一年,一户将最后股金拔完,此会即告终止。生产劳动互助,20世纪50年代(指“合作化”时期)以前早已存在。每年夏、秋大忙季节,劳畜力不足户互相助工、换工、变工的情况,在河北农村较为普遍,俗称插伙、搭工。一家有牲畜,一家无畜有车或大农具,合在一起互相配套使用,俗称搭套、插具。也有两家共养一牛或一驴的,称伙养牛(驴)或喂两条腿。河北西北部偏远地区还有联手开垦荒地的。公益性互助组织,是无报酬义务的服务性组织,种类很多,主要有救火会(也叫水龙会)、文会(也叫善会)、签字会、寒食会、家具会等。救火会集中于城市和较大村镇,有的冠以“××水局”的名号。一般置备水龙(木制抽压水机械)一架或数架,附有水桶、挠钩、梯子、扛索、铜锣、灯笼、旗帜等器物。救火队员由各行业青壮年担任,预先有司龙、司筹、司烛、登高、运水等分工,遇有火情,鸣锣为号。经费由工商户或村民公筹,被救助户也有赞助。管理人员由众人公选。文会主要是为较大庙会朝拜者服务的组织,在较大庙会的沿途搭棚设摊,向进香的香客无偿提供茶水、米粥、馒头、伞具、灯笼等。涿州的类似组织叫老会,专为娘娘庙进香者服务,组织花会表演,敛杂粮代村民还愿。据新编《涿州志》载,较活跃的老会很多,如北关子孙老会、东关童子老会、将军庙如意老会、胡同口广善老会等。签子会是一种殡葬互助组织,流行于河北中南部。旧时,大户、商户人家出殡,棺材要上棺架、罩帷幕,棺架沉重,要16到32人肩抬,抬杠人持红绿黑各色签,为换班抬杠的标记,因此而得名。此会费用由社会公筹,公推会首管理。活动时,事主只管午饭。新乐县的家具会与此类同,它置备的是红、白事所需的桌凳、笼箩、酒餐茶具,专供会员遇事使用。会务由会员轮流管理,富裕户收少量费用,贫困户免费。使用中有丢失损坏,按规定赔偿。栾城县有寒食会,是家庭性祭祀活动组织。大姓家族的坟茔地,除坟盘外,尚有部分耕地,由本族一家代种,收获赢余作为本会活动资金。每年清明、中元、春节等祭祀节日,迎待族人祭祖,祭品、聚餐费用由会费支出。文化娱乐组织。主要指民间各种花会和乡村业余戏班。它们都是纯业余性自娱自乐组织。花会源于隋唐,兴盛于明清,品种有数百个,如井陉拉花、藁城战鼓以及狮舞、龙舞、高跷、秧歌、旱船等,遍及全省。河北旧时花会有会社组织,一村一社、联村一社、一村多社,形式不一。会社有大头、上小头、下小头三个职务,大头主要负责耕种会社公地及收敛捐赠款物,上小头负责组织演出,下小头负责保管乐器、服装、道具。乡村戏班则由威望高又懂戏的班主主持一切。花会和戏班的活动是用人所长、自愿参加、经费自筹、业余排练、义务演出。河北不少村镇还有一种扩大了的邻里结社——联村会,也叫村谊会,即两村之间结为友好,有利共享,有难共当。结社的两村村民,不论相识与否,只要提及结社村名,都会热情相待,若有所求则尽力满足。据新编《栾城县志》载,现在仍保持村谊的村庄有“北留营-东荆壁、南留-段同、辛李庄-夏凉、范台-吃塔头、段家营-冶河、端固庄-董家庄、东客-霍家屯、西高-马庄(藁城区)、楼底-龚家庄(鹿泉区)、于底-大于底(石家庄市)、张村-土山(藁城区)”。上述记述说明,村谊会不仅跨村,还可以跨市县。串门与赶饭场串门是邻里间经常进行的交往,以妇女为甚。串门人抱小携大,串门走户,闲谈漫扯,不计时间,不问效果,漫无边际。串门有就近的,也有串远门的。由于常串门的人人熟、路熟,不分主客,不讲客套,来去随便,不迎不送,因此,更显得关系亲密,感情融洽。不少村内村外、左邻右舍乃至社会新闻的各种信息,都由此而得来。串门也有不少禁忌,常串门的人都有所了解,很少犯忌。如大年三十不准串门;不满12天的产妇之门不能串;串门时不能一脚门里,一脚门外;串门人不能踩门坎等。赶饭场是河北西南部地区和接近山西的部分村镇的习俗。每逢饭时,男人们都手端大海碗,饭菜混在一起,有的是稀粥或面汤,再拿些饼子、大葱,夏天奔树阴凉,冬季找太阳地,若干邻家或蹲或立围在一起,边吃边聊,山南海北、各路新闻、民间趣事无所不谈。这种饭场没有尊卑之分,没有贵贱之别,形式自由随便,人情憨厚朴实。责任编辑:共水服务人民群众服务领导决策服务中心工作宣传河北省情方志河北.百癣夏塔热片能不能治痤疮白癫风治疗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