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河南栾川——一个在地图上几乎找不到的小县城,不到一年时间里出现九位成功包本《学庸论语》的学童,且无一例外,他们全部是业余读经!不仅如此,在栾川,读经正在从几个孩子、几个家庭的“业余爱好”,走向体制小学。他们是如何做到的?请您跟随笔者,一同走进栾川——
从大山到大山
早晨六点半从竹里出发,大巴、飞机,转乘了三四次,到了栾川县城,已是夜里十点钟,我们从一座大山进入了另一座大山。
栾川,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县城,在中国地图上是不大找得见的。但就是在这样一个县城里面,通过不到一年的业余读经,已经有九个孩子包本背诵了《学庸论语》。
我们带着这样的好奇,在年的岁末,前来一探这个面目模糊的豫西小县城。
但是,对于洛阳人来说,栾川并不陌生。在洛阳转车时乘出租车,热情的司机得知我们要去栾川,立刻赞不绝口地为我们介绍:“栾川是个好地方啊,有好多旅游景点,4A、5A级的就有八九个,够玩个两三天。”
栾川距洛阳多公里,走高速也要两个半小时的时间。从洛阳乘中巴车,穿过了一条条隧道,栾川县的面貌终于呈现在我们面前。
此时,栾川的街道已经很安静,巷子里偶有一些店面还开着。这里的温度比洛阳要低两三度左右,因为地处山中的原因,城市的街道有很多明显的斜坡。
我们来之前联系了当地的邢砚老师,他是栾川经典推广组的核心成员,因为已经是夜里,便将原定当天的会面改到了第二天。夜里十点,对栾川这座小城而言,毕竟已经很晚了。
▲夕阳西下的栾川县城
从陌生到热衷
栾川的读经因缘,最初就是起于邢砚老师的牵线。
邢砚老师是栾川县教育局的一名公务员,曾经有十六年的体制学校教学经验。但多年的教学实践也在让他反思什么是真正的教育,并一直探寻着教育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