栾川县石庙镇产业为基富乡亲

“节日期间,我们这里异常火爆,孩子们来山里写生,非常开心。”说这话的,是栾川县石庙镇龙潭村党支部书记郝跃川。在刚刚过去的国庆中秋假期里,他们村的研学旅游基地和农家宾馆生意兴隆,让他十分高兴。

龙潭村研学旅游基地是村里的集体经济项目,总投资.6万元,于年建成投用。该基地采取出租合作模式,由旅游开发公司运营,首年付给龙潭村集体经济合作社租金10万元,并按照每两年6%的比例递增。

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是强农业、美农村、富农民的重要举措,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必由之路。研学旅游基地建设,使龙潭村集体经济实现零的突破,为该村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打下基础。

如今的龙潭村,研学旅游成为特色产业,人居环境得到有效改善,集体经济家底丰厚,村级治理水平和乡村文明不断提升,成为乡村振兴的典范。

龙潭村的发展,是石庙镇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一个缩影。近年,石庙镇紧盯“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总要求,在乡村振兴的路上迈出坚实步伐。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重点,是实现农民增收、农业发展和农村繁荣的基础。“只有乡村经济发展了,才能富裕农民,繁荣乡村;也只有乡村‘产业兴旺’了,才能吸引更多外来资源和人才,集聚人气和财气。”石庙镇党委副书记郭松晓说。

围绕“产业兴旺”,石庙镇大力推进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和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带动乡村旅游发展,让百姓得到了实惠。

石庙镇是栾川县农村产权制度改革试点镇。该镇以龙潭村、观星村为示范村,率先完成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工作。年,龙潭村成立全市第一个股份制集体经济合作社,并于当年10月挂牌运营,依据股权清册给村民颁发股权证书,使农民变股东。年年底,村民得到村级集体经济收益分红。

石庙镇在扎实做好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的基础上,又先后在部分村探索成立了旅游股份合作社、置业股份合作社、劳务股份合作社,对旅游产业、闲置资产和劳务输出进行统一收集、统一管理,使旅游发展、资产利用和劳务利用成效得到不断提升。

常门村、观星村建设了富有特色的民宿客栈,石庙村、杨树坪村家庭宾馆如雨后春笋……

“我们以七姑沟沟域经济示范区为引领,大力发展研学旅游和乡村旅游,让群众切实得到了实惠。”郭松晓介绍,该镇将龙潭村和观星村作为示范村,建立了龙潭村研学旅游基地和观星村乡村旅游基地,使得当地的乡村旅游得到快速发展。

七姑沟今非昔比。经过山、水、林、田、路、村和产业整体开发,这个森林覆盖率达90%的山沟成了宜居宜游的美丽乡村。目前,杨树坪、观星、龙潭等村的农家宾馆超过60家,群众收入连年增加。

走进七姑沟,一路青山碧水,绿树掩映间的白墙黛瓦、如画的景致,更是为这里平添了几分休闲趣味。这个昔日当地村民眼中的穷山沟,成了一处人人称羡的“金银川”。

除了大力发展乡村旅游,石庙镇还把目光盯在了反季节香菇种植上,在庄科村投资万元建成了种植基地,建设大棚30座,年养菌万袋,就地出菇采摘60万袋,已带动30余名贫困群众就业,年人均增收达到元。如今,该镇已谋划实施二期工程,将使这里的年养菌扩大到万袋。另外,该镇在其他7个村新增食用菌种植万袋,年底全镇种植总规模将达到万袋,可带动名贫困群众就业。

庄科村村民尚留敏是该村香菇种植基地的工人,每个月可以拿到0元工资。他的妻子在基地是装袋工,每月也能拿到0多元。另外,他们还在合作社入了股,每年的分红也不少于1万元。“如果没有这么好的产业,俺现在可能还戴着贫困帽呢!”尚留敏说。

《洛阳日报》记者李三旺通讯员李艳

(来源:《洛阳日报》)

扫码


转载请注明:http://www.luanchengzx.com/lcxzf/10764.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