栾城区地处石家庄市西南部,东与藁城区接壤,南与赵县为邻,西北连接鹿泉区和元氏县,北边与裕华区相邻。栾城县历史悠久。多年前春秋时期,晋国中军元帅、正卿栾书(谥号武子)食采于此,建为栾邑,西汉置关县,东汉改置栾城县。汉代名将柴武、唐代宰相苏味道、元代数学家李冶、红巾军起义领袖韩山童、韩林儿父子等均为栾城人。历史上有“南京到北京,小县数栾城”之美称。宋代著名文学家“三苏”——苏洵、苏轼、苏辙都是栾城后裔,栾城县苏丘村即其祖籍,其祖先苏味道之墓现保存完好。年8月,中国第十二届苏轼学术研讨会在栾城县召开。
栾城的历史沿革
春秋时,初属鲜虞国,后属晋为栾邑,晋中军元帅、正卿栾书封于此,置栾邑,是为栾城之肇始;战国初属中山国,后属赵。
秦属巨鹿郡;西汉,置关县,治所在今北十里铺;东汉,改置栾城县。
三国魏时,并入平棘县,属常山郡;晋属赵国;北魏时复置栾城县,属赵郡;北齐时废栾城县;隋设栾州,复置栾城县,初属栾州,后属赵郡;唐末改栾城为栾城县,先后隶属赵州、栾州、恒州、镇州;五代后梁时又改称栾城县,先后隶属赵州、镇州、真定府、恒州;宋初属镇州,后属真定府。
元初属赵州,后属真定路;明属真定府赵州。
清先属真定府,雍正后改为正定府。
中华民国先后隶属正定府、范阳道、保定府、河北省。
解放后隶属石家庄专区,曾与藁城、无极、赵县合并,后属石家庄市;年并入藁城,旋即恢复栾城建制。
栾城的气候特征
栾城位于东部季风区,处于暖温带半湿润地区,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气候总特征为:气候温和,光照充足,降水适中,四季分明,春季干燥多风,夏季炎热多雨,秋季凉爽多雾,冬季寒冷少雪。年平均气温12.8℃,年平均降水量.0毫米,年平均无霜期天,年日照总时数.9小时,年平均太阳辐射总量.千卡/厘米,年平均风速为2.6米/秒。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