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当代文学史”的出版状况与编辑策略
罗长青
(原载《湖北社会科学》年第10期)
摘要:研究者对中国当代文学史编撰深感兴趣,却没有对已经出版的中国当代文学史著进行梳理,以至出现了以讹传讹现象。基于“中国国家图书馆”和“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系统”,论文检索中国当代文学史图书出版题录种,考察已出版中国当代文学史的出版周期、编撰方式、图书命名、内容体例等各方面的特征,有利于研究者深入认识中国当代文学史的出版状况与编辑策略。
中国当代文学史编撰与出版研究是中国现当代文学学科的研究热点之一。当前不仅有文学史研究者提出编撰理念,如陈思和《试论当代文学史(-)的“潜在写作”》[1]、洪子诚《当代文学史中的“非主流”文学》[2]、温儒敏《作为文学史写作资源的“作家论”——“现当代文学学科史”研究随笔之一》[3]、程光炜《文学史研究的“陌生化”》[4]等;而且有文学史编撰者整理编撰感言,如陈思和《恢复文学史的原生态》[5]、洪子诚《当代文学史写作及相关问题的通信》[6]、董健《关于中国当代文学史研究的思考》[7]、吴秀明《应当重视当代文学史料建设——兼谈当代文学史写作中的史料运用问题》[8]等;此外还包括对已出版文学史所做的各类述评,如钱理群《中国当代文学史写作笔谈——读洪子诚〈当代文学史〉后》[9]、郜元宝《作家缺席的文学史——对近期三本“中国当代文学史”教材的检讨》[10]、李杨《当代文学史写作:原则、方法与可能性──从陈思和主编的〈中国当代文学史教程〉谈起》[11]等。
令人遗憾的是,在中国当代文学史编撰研究徐徐推进的同时,对已有中国当代文学史出版状况的相关梳理却没有及时跟进。虽然当前有相关的专题研究,如刘杨《新时期以来中国当代文学史写作范式研究》[12]、孔琦《中国当代文学史编纂史论纲》[13]、舒高星《新时期中国当代文学史编写研究》[14]等,但这些研究没有建立在扎实文学史出版状况梳理基础之上,整体上是基于经验和印象的点评,即便是孔琦《中国当代文学史编纂史论纲》附录了部《中国当代文学史》书目,这也不及笔者最新统计的50%。当前已经出版了多少种中国当代文学史?哪个时间阶段出版的中国当代文学史最多?中国当代文学史的命名方式和内容体例有哪些?这些问题都不是很清楚,以至于出现了以讹传讹现象。比方说,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年出版的《中国当代文学发展史(修订版)》转引统计结果:20世纪60年代至今已出版60部中国当代文学史著作[15](P4),这尚不及笔者所统计的中国当代文学史出版数据的25%。
正因为如此,笔者在“中国国家图书馆”(北京哪里治白癜风有口碑白癜风治的好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