栾城历史文化政声卓著的栾城知县桂超万

                          

  桂超万(-),字丹盟,贵池县(今安徽贵池县)人。清道光十六年()补栾城知县,十七年回任,后升永定河同知、扬州府知府,累官至福建按察使司按察使。政绩载入《清史循吏传》中。著有《惇裕堂古文》四卷,《养浩斋诗稿》九卷,续稿五卷,《宦游纪略》六卷。《栾城县志》收录其《春兴八首》等诗。桂超万“慷慨任事,察民疾苦,好文学,乐造多士”。在栾城任职四年(—),刚直清廉,体恤民情,政绩斐然。

    

  当时栾城县内盗贼成患,百姓惶恐不安。他组织训练团练,不分寒暑日夜巡逻,全力抓捕,并在南北县界大道上设立盘查岗哨,且常常与邻县联合,在交界的地方攻破盗贼的老巢,抓捕盗贼。盗贼横行之风很快平息;他带领百姓疏浚境内洨河、金水河(潴龙河),治理水患。修筑了洨河长堤,使水畅其流,境内不再发生水灾。又平整道路,使车马能驰骋,行人往来便捷;在劳役赋税上,不增加百姓负担。他限定绅户免役的土地不超过三十亩,三十亩以上必须按数承担劳役,最大程度减轻平民百姓的负担;同时积极发展种植养殖业,劝勉百姓种植树木、饲养牲畜、打井、积粪、种植薯芋以备荒年。

  桂超万特别注重教化。他修复了龙冈书院、设立义塾,教化乡民毋信邪教。当时蝗灾十分严重,邪教徒借此造谣惑众,弄得人心惶惶。他以书院义塾为阵地,讲授经学,传授科学常识,使不少参加异教的人改邪归正。

  栾城自康熙二十二年()以来的多年间末曾修志。他上任不久就倡导续修县志,在他的主持下,《道光志》叙述详明,繁简得宜,卷目齐备,记事中肯,为后人留下了极其珍贵的资料。

  来栾城任上以前,桂超万任江苏阳湖知县。因为成功地办结了两起讼事,时任江苏巡抚的林则徐得悉后,非常赏识心地善良、机警睿智又办事果敢的桂超万,夸其“以经术为治术,听断有内心判语,可入资治新书”,调其任丹阳知县。在丹阳任上,桂超万也留下了智断讼案的佳话。后林则徐荐其补栾城知县。

  道光十八年,当时26岁的左宗棠从汉口出发赴京参加第三次会试,途经栾城时,到县城街上观光,见到桂超万发布的劝百姓从事农业种植的告示,告示里讲授种植棉花和薯芋的好处,甚至介绍备荒的招数,内容详细完备。左宗棠非常惊奇:如今还有这般爱民的好官?于是向居民打听。大家众口皆碑,都说桂知县爱民一片至诚,连过去的清官都比不上。他不由心仪这位好官,铭记在心。进京以后,遇见知交故友,逢人便说这件事。后来有人告诉他,这位桂县令名叫桂超万。

  清同治二年,左宗棠出任闽浙总督,当时桂超万以八十多岁的高龄以道员身份代理福建按察使,他们才得以相见,左宗棠十分敬重他的为政和为人。桂超万去世后,左宗棠在给写给友人的信中说:“桂丹翁之亡,令人神伤不已。忆昔会试北行,道出栾城时,聆其政声洋溢,已心仪而敬慕之。”

  光绪初年,已是大学士、闽浙总督的左宗棠和福建巡抚徐宗干以桂超万洁己勤民,循声卓著,分别上了一道奏疏给慈禧太后及光绪皇帝,请求国史馆将已故的福建按察使桂超万的生平事迹编入国史《循史传》。

  左宗棠疏曰:“道光十七年,臣宗棠会试北上,道出栾城,偶游城市,见知县桂所示谕,劝民耕种,并示以种植木薯,棉芋之宜,以及备荒之策,甚为备。询之居民,皆言令之爱民出于至诚,其洁清自矢,为从前清官所未有,心窃异之。”。慈禧、光绪准奏,桂超万的生平事迹被国史馆收录,后入民国时期编撰的《清史稿·循吏传》。

              

(来源:栾城史话)

赞赏

长按







































北京治疗白癜风好的医院
北京治疗白癜风好专科医院



转载请注明:http://www.luanchengzx.com/lcxxw/4197.html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