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里我们将遇见每一位爱阅读的您
第17期
今天我们继续阅读李素朴的文章《写在栾川》。
在昨天的阅读中,我们读到她在文中说到栾川的“袅气”,那么,接下来,她是怎样把栾川的“袅气”,丝丝缕缕在我们的眼前铺开的呢?
让我们开始今天的阅读吧!
“袅”思栾川——栾川县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感怀我是土生土长的栾川土著农民,生于上世纪六十年代中期。彼时国家文革思潮动荡,民生困苦多艰。记忆之中,父辈们一直过着面朝黄土背朝天,自给自足,饥荒半年的日子。栾川农民有多苦,农村有多穷,农业有多落后,恐怕在河南省要数垫底的。直到七十年代末,党的三中全会以后,栾川的“袅气”,才丝丝缕缕在眼前铺开。
先是一部分靠采矿选矿,甚至偷矿石卖矿石富起来的本地能人凫出水面,一时间引起能人纷纷效仿,百姓趋之若鹜,呈现出一幅从“自给自足”到多种经济共同发展起步时期的“春江水暖”图。栾川的矿藏有多少?河南日报官方平台显示(年5月13日消息):已探明栾川钼矿矿体金属总储量达余万吨,潜在价值五千亿元。其储量居世界第一位。预测深部钼资源万吨。栾川已由“中国钼都”升级为世界钼都。
矿区老百姓做梦也想不到,祖祖辈辈用来砌墙造坝,用来磊猪圈牛圈的石头,一夜间会变成发家致富的财宝!动辄数百数千元甚至上万元一吨!这件事简直高级“袅气”!钼产品用途之多,包含军工、农业、工业各个领域。钼矿是栾川矿产资源众多兄弟之中的大哥,其次,白钨、铅锌、黄金、萤石、水晶石、伊源玉、梅花玉等等,纷纷登上大舞台,共同演奏出一曲铿锵有力的“工矿兴县”的乐章。
别以为大地无言,石头沉默,想怎么索取就怎么索取。要知道造物主从来不是哑巴,她会说话,会唱歌,会报答,也会惩罚!疯狂失控的乱采滥挖造成触目惊心的资源浪费,环境破坏,河流污染,山体滑坡,尾矿危险等自然环境之殇;同时带来社会贫富分化,物价飞涨,官商沆瀣,矿业纠纷,农民失地等社会民心之殇;风口之下,一个又一个官场精英,昨天还怀揣青云之志,自立蝜蝂(注:屎壳郎)之戒,今天却在金钱的“糖弹”面前丢盔卸甲,或悄然谢幕,或锒铛入狱,对各个阶层带来猛烈的冲击。这,也是栾川子弟为经济快速发展付出的另一种巨大代价。
不仅如此,接踵而来的市场饱和,产品过剩,国际国内经济危机等,使得钼产品价格一路暴跌,不但向钼产业、也向县域经济提出了重新洗牌的命题:整顿矿山,强制叫停无证开采和无证选矿,全面恢复矿山秩序;转变“一钼独大”局面,开辟县域经济新思路。
栾川及时提出了“旅游富县”的口号。
思路一转天地宽,且看栾川钼业书写的神来一笔:经过一系列转型运作,栾川钼业完成了经营机制由国有控股向民资主导的机制转换,实现了国企混合制改革的一大突破——目前总称为:洛阳栾川钼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洛阳钼业。国外运营板块简称“中国钼业”。尤其是在上市以后,公司老总们将资本运作手段发挥得淋漓尽致,重金收购澳大利亚铜、金矿,巴西铌、磷矿,刚果金铜、钴矿等多处世界级矿产资源,形成完整的一体化产业链条。产品远销五大洲八十多个国家。年,公司与华为合作,将五G科技用于智慧选矿,一大批无人驾驶采矿设备投入使用,一大批最新选矿科技变为生产力,企业面貌不断刷新,企业生产如虎添翼,业绩闪亮,迈步走向国际矿业集团前列。
年,栾川县成立“旅游资源开发公司”。
说起“旅游”业,绕不开那个关于“灵狐”的传说。差不多一个世纪前的某一天早晨,鸡冠山下一户人家,发现自己家的鸡又被狐狸拉走了。这家的老爷子就顺着血迹一路撵进山里,然后,就发现了一个隐秘的山洞——这就是后来的鸡冠洞。难得的是这位老人提前意识到洞中景观的价值,不断向县文化局领导反映。在没有得到开发之前,义务看守溶洞三十余年。栾川县旅游资源开发公司成立之初,文化局长兼经理常青山和他的部下们勇做“吃螃蟹”者,拿出孙悟空上天入地七十二变的本领,到处筹集资金,开辟市场,聚集人气,甚至引起当时的国家副总理陈慕华的注意。一步一个脚印,鸡冠洞已经发展成四季游客不绝的五A级旅游景区。当年那只灵狐是不是占尽了“袅气”之先呢!而“常青山”三个字恰好印证“青山常在,绿水长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珍贵名言!一方水土有一方灵气,一方水土养一方贤人!
主播:安妮,洛阳市广播电视理事,洛阳市职工文联会员,曾从事栾川县广播电台播音主持。喜欢读书,写作,书法。近几年,一直学习钻研心理学知识。
李素朴,女,生于年,从事过中学教师,电台播音主持人,新闻编辑,图书管理员等职,曾经的诗意人生追求者,未来的敲键盘赋能者。
封面图片及文中首图来源:栾川县摄影家协会汤宏伟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