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食和风景的意义,不是逃避,不是躲藏,不是获取,不是记录,而是在想象之外的环境里,去改变自己的世界观,从此慢慢改变心中真正觉得重要的东西。就算过几天就得回去,依旧上班,依旧吵闹,依旧心烦,可是我对世界有了新的看法。
-7月自驾游成都、阿坝草原、色达、新都桥、青海湖、茶卡盐湖、门源。一个新的旅程,新的自己一起出发。
Day1
栾城出发—西安—成都(km)这次出行车辆全顺17座商务。
路上一天一夜在服务区自己做饭。
Day2
穿越秦岭。
到达四川。
路过绵阳几天暴雨水位已经上涨很多。
晚上到达成都。
住在成都耍都美食城附近,房价元。
还不错的房间。
晚上出去逛下雨了。
大雨滂沱。
好好享受下成都夜生活。
来成都一定吃串串,钢管厂五区串串很正宗。
Day3
清晨早餐完毕去锦里。
这里挺优雅其实是个厕所。
雨中游锦里,相机怕湿手机片。
锦里位于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区武侯祠大街。传说中锦里曾是西蜀历史上最古老、最具有商业气息的街道之一,早在秦汉、三国时期便闻名全国。现在,锦里占地余平方米,建筑面积约平方米,街道全长米,以明末清初川西民居作外衣,三国文化与成都民俗作内涵,集旅游购物、休闲娱乐为一体。
美食诱惑。
雨中浪漫锦里,游玩的人不多。
雨中大合影。
成都版清明上河图--"锦里",是感受浪漫休闲的精神驿站,是体验三国文化与成都民俗的魅力街区。
上午锦里游玩结束该品尝正宗成都火锅了,耍都蜀九香成都第一火锅品牌。
小料蒜蓉。
九宫格。
典型"的川式火锅,还没进门,已被"阵阵香味"吸引。红汤"九宫格"的造型确实"有创意",可以将菜"下到不同的格子里",方便捞取;味道自然出彩,"麻辣鲜香"不在话下。要是怕辣,就选鸳鸯锅,白汤"非常好喝",涮蔬菜"很有味儿"。蘸料则是地道的"蒜茸香油碟儿","齐全"地摆在桌上,"自行调味"。环境不说精致,但"古色古香"。生意"那叫一个火",排队等位是常事。
吃饱喝足去宽窄巷子。
宽窄巷子位于四川省成都市青羊区长顺街附近,由宽巷子、窄巷子、井巷子平行排列组成,全为青黛砖瓦的仿古四合院落,这里也是成都遗留下来的较成规模的清朝古街道,与大慈寺、文殊院一起并称为成都三大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街区。
康熙五十七年(年),在平定了准葛尔之乱后,选留千余兵丁驻守成都,在当年少城基础上修筑了满城。民国初年,当时的城市管理者下文,将"胡同"改为"巷子"。二十世纪80年代,宽窄巷子列入《成都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年,宽窄巷子街区正式出现在世人的词典中。
成都小吃。
玩了一天欲犹未尽,晚上准备单车夜游锦里。
武侯祠。
夜景漂亮,美食多多放开吃。
享受下成都采耳,30一位。
锦里曾是西蜀历史上最古老、最具有商业气息的街道之一,早在秦汉、三国时期便闻名全国。今天的锦里依托成都武侯祠,以秦汉、三国精神为灵魂,明、清风貌作外表,川西民风、民俗作内容,扩大了三国文化的外延。在这条街上,浓缩了成都生活的精华:有茶楼、客栈、酒楼、酒吧、戏台、风味小吃、工艺品、土特产,充分展现了三国文化和四川民风民俗的独特魅力。
来到了成都不能不去赵雷歌曲中的小酒馆。
成都小酒馆创建于年初;一个小酒吧、一个艺术沙龙、一个独立唱片厂牌、一个文化公司、一个成都原创摇滚大本营、一个十几年不曾间断的周末摇滚现场。
Day4
计划川西北环线因为降雨改路线去新都桥。
大渡河水暴涨景区进不去。
康定城,跑马溜溜。
骑行。
折多山口。
路上拍个照。
入住新都桥。
新都桥小镇。
石家庄南高营小伙子徒步,点赞。
雨后天晴新都桥。
Day5
新都桥—塔公寺—八美草原
满山经文。
塔公寺座落在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康定县塔公乡,位于川藏公路线上,距离成都市约公里,距康定县城公里,从康定沿川藏公路西行,翻越折多山,过新都桥后北行抵塔公寺,塔公寺为景区的中心。景区多数景点、景观分布于川藏公路两侧,河流、草原、森林、山体、寺庙、藏房建筑和浓郁的藏乡风情构成该风景名胜区。
塔公寺是藏区著名的萨迦派寺庙,在藏传佛教中地位较高,寺庙建筑壮观,有着古老而悠久的历史。据传说公元年文成公主进藏与松赞干布完婚时途经木雅人居住的这片草地时,看到此处草地风光清灵秀美,便决定在此修建一座寺庙。塔公寺是藏传佛教萨迦派俄尔巴传承寺院,至今已有多年的历史,现在的主持是邓珠大喇嘛。
塔公”藏语意为“菩萨喜欢的地方”,塔公寺是藏传佛教萨迦派著名寺庙之一,有“小大昭寺”之称,是康巴地区藏民朝拜的圣地之一。
塔公寺广场休闲的藏民。
道孚藏寨。
甘孜州道孚县的藏族民居,堪称世界民居建筑“双绝”:一绝是其与众不同的惊人特色,二绝是因为天然林保护工程的实施,如此这般的“大木屋”恐怕难以再造,道孚县位于四川省西部,甘孜州东部,资源丰富,气候温和,素有“康北江南”之称。
道孚昔称“道坞”,藏语译意为“马驹”,县名依地形而定,县城地形如马,故名。改名道孚。
跟藏族孩子一起玩耍。
八美镇。
海拔高度为米。川西高原上,千姿百态的土石林与广褒的草甸、起伏的雪山、迷人的藏寨,构成一幅绝妙的风情画。惠远寺建于清雍正七年(年),寺门正中的镏金匾额为清世宗钦赐。寺庙经3次重建,殿宇豪华,是康巴建筑艺术的精品,寺内还藏有各种贵重文物。寺庙每年为种种祭祀活动念经天,大的法会有正月的"默朗钦布",六月的"亚却"和十一月的"安却"。由于十一世达赖克珠嘉措降生于此,惠远寺在藏区影响至深。
龙灯草原在甘孜州道孚县龙灯乡境内,分布于川藏公路两侧,坦荡宽阔,形如吉祥八宝图。当年格萨尔王曾在龙灯大草原安营扎寨,因而这片草原在藏语叫作"格萨尔通",意为"格萨尔王征战过的草原"。
当年赫赫有名的格萨尔王曾在这里安营扎寨,被当地人称为"格萨尔通"。在靠近珠姆措(翡翠海)的草地上,有一个53×53米的规划土地,传说当年格萨尔王在土台上搭建了一座全藏区最大的帐篷,把他的妃子珠姆和父母接来居住,每当旭日东升,格萨尔王就在土台上点将,所以又叫点将台。
高原上的午餐。
牵手旅行。
龙灯草原上有一片叫作珠姆措(意为"翡翠海")的海子,传说是格萨尔王的爱妃珠姆遗落的翡翠头饰化成,常能见到许多水鸟栖息在此。附近的草地上有一个长宽各53米,高近1米的规则土台,据说是当年格萨尔王的点将台,附近村落中还有"下马石"等与格萨尔王有关的遗迹。
一路风景道孚县。
晚上入住炉霍县。
炉霍县城。
品尝一次藏餐。
牦牛肉。
道孚夜空中的银河。
Day5
早晨后炉霍出发个目标翁达、色达。
在此要感谢拾金不昧的重庆味饭店,欢迎大家路过去他家吃饭老板人好。
国道去翁达。
一路都有泥石流的痕迹。
逆行上学。
喂猕猴。
色达天葬台。
色达天葬台,四川甘孜藏族自治州东北部,平均海拔多在0米以上,色达是藏语"金马"的意思。建造在地势相对平坦的半山缓坡上,一座小小的白塔旁,用铁栏半围出一块篮球场一样大的平地,那便是进行天葬的地方。旁边用杆子圈出一地,供家属观看。
天葬就是将死者的尸体喂鹫鹰。鹫鹰食后飞上天空,藏族则认为死者顺利升天。人死后,停尸数日,请喇嘛念经择日送葬。天葬师随即将尸体衣服剥去,按一定程序肢解尸体,肉骨剥离。最后用哨声呼来鹫,按骨、肉顺序别喂食。
天葬台在色达县城郊区的一座山的半山腰,佛学院山谷的背面,从停尸房出发大约10多公里,山顶布满了经幡,乌云压顶。有钱的人家会用车把死者载过来,条件差一些的就用摩托车拉。而在过去,是用马驮或者人背的。
死后天葬的人,要被脱尽衣裤,把头部弯到膝盖处,使之蜷曲如初生婴儿状,再用白布包裹,放上一条哈达,意思是使死者以新生儿的姿态进入新的轮回。
死者的头发围成了巨大的转经筒,随风转动,那是灵魂在唱诵。
色达天葬台旁的寂静塔存放了许多头骨,布置成一个穹顶,供人们缅怀。
这些头骨是天葬后收集存放在天葬台的寂静塔内,她们的灵魂都已转世,这里只是躯壳。
色达天葬时间一般在午后进行,每天都有,只是死者人数不等,要事先预约。今天有两个天葬师,他们在开口处拉起一道血腥的布帘,先用随身携带的牛粪生火,火燃着后敷上糌粑,青烟袅袅,直上云天,以引诱鹰鹫盘旋于天葬台的上空。
天葬开始后,天葬师打开裹尸包,将尸体脸朝下置于天葬台上,头部用哈达固定在柱子上。第一刀落在背上,先竖三刀,后横三刀,接着肢解四肢,取出内脏,割成小块。由于布帘的遮挡,观众被规定在一个区域远远地观望,不敢越雷池半步。但一股浓烈的气味扑面而来。
布施”是信徒的标志之一,布施中的最高境界就是舍身,佛经中就有“舍身饲虎”的动人故事。藏传佛教认为,人死之后,灵魂离开肉体进入新的轮回,尸体就成了无用的皮囊,死后将尸体喂鹰鹫,也算是人生的最后一次善行。
家属们就这样,静静地看着亲人血肉模糊,很快被秃鹫吞食,渐渐地消失,然后随着鹰鹫离开生养的土地,步入天路。
不同土地结缘的天葬形式,是不是一种对现世的逃避。来到了色达天葬台看到了真正的藏族传统,体会到了生死轮回的意义。
色达佛学院后山景色。
沿着川藏线,在看到一个牌坊大门和一片白塔之后,会出现一个能给你最大的视觉震撼的地方。这里数以千计的小木屋密密麻麻如同蚁巢般布满山坡。一眼望去,每一间房子似乎都是相似的颜色与构造,层层堆砌,从谷底到山脊全被覆盖。这便是号称世界上最大佛学院——色达喇荣五明佛学院.整片佛学院面积很大,小路很多,你可以随性游览。在转经塔西南方向满是经幡的山坡上可以俯视整片佛学院,这里可以拍摄出整个佛学院的全貌。
色达佛学院:全称是色达县喇荣寺五明佛学院,误称是五明佛学院(很多大寺庙都有五明佛学院):坐落在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色达县境县城东南方约20公里处,海拔0米上。在重重的群山环绕之中,沟里的僧舍,以佛学院的大经堂为中心,密密麻麻搭满了四面的山坡,不计其数的绛红色小木屋,延绵无数,一眼望不到头。这些红色小木屋,是一万多名僧侣的住所(出家男子称扎巴,出家女子称觉姆即女尊者)。它与亚青寺都是位列前茅的大型寺庙。
色达喇荣五明佛学院是由晋美彭措法王年创办,在短短数年间从藏区一个山谷深处迅速崛起,一跃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藏传佛学院。三万多出家僧众在此修行居住。佛学院戒律十分严格,男众女众的僧舍泾渭分明。
年法王晋美彭措吉祥贤在第一世敦主仁波切的修行地--色达喇荣沟、即大密乘虹光身静处,创建了修学不偏佛法的大学院,当时仅有30余人。
摄影者的人文天堂。
僧人住的简陋木屋。
修行人的生活很艰苦,山上没有自来水,用水要到山脚下去背,娅玛常常背着装满水有五十斤重的汽油桶背着水到山上的家里。
色达县是个藏传佛教寺庙比较集中的地方,全部为红教,当地人有「色达山河一片红」的说法。这里的僧舍很壮观,连绵数公里的山谷布满了密密麻麻的小木棚屋。谷底和山梁上分布着几座寺庙和佛堂,建筑规模虽都不很大,但装饰考究而辉煌;身披桨红色僧袍的喇嘛和尼姑来来往往,空气中充满生机和祥和气氛。
在佛学院最高的山峰上,有一个金碧辉煌的建筑,叫做"坛城"(音译)。坛城的梵文名称为"曼荼罗",意思是按佛教密宗仪规进行某种祭供活动的道场,平时是人们转经的场所。它的上半部分是转经的地方,据说如果你有什么疾病,在这里转上一百圈就能够好;下面一层是转经筒,金色的圆筒在人们干枯的手转过之后留下一串悠长的嘎吱嘎吱的响声。
佛学院藏族学员为主,也有不少汉地显宗学生,因此也设汉经院,由堪布(音kanpu)用汉语讲课。堪布在汉语是大法师的意思,就是佛学修为很高的有成就的僧人。这里除了几座大经堂外,其余的僧舍建筑都很简朴,学院里的大活佛丹增活佛的家就是一个低矮的小门进去,也没有奢华的修饰。佛学院戒律十分严格,见不到闲散人员游荡。男众女众的僧舍泾渭分明,即使兄妹亲属彼此也不互访。
学院的课程设置分显教、密教和共同文化三大部分。显教又设有戒律、因明、俱舍、中观和般若,密教有设有续部经典、各类加行、生起次第、圆满次第、大圆满和窍诀等。共同文化课设有声明、医方明、藏文等内容。
学院於严格的四众戒律外,还制定了相应的纪律。如男女出家人之间禁止接触、交谈,其居住区域分开很远,中间隔一居士区,相互不能进入对方区域。即使居士也不例外,居士区也是男女众分开居住,男女居士严禁单独交往,如结伴行走,绕坛城等都在禁止之列。
每天傍晚六~八点钟,大经堂里便人声鼎沸,犹如闹市,众多喇嘛汇集到这里,参加每天例行的辩经法会。辩经是藏传佛教的一大优良传统,它能遣除疑难,理清思路,巩固所学的内容,还能锻炼表达能力,为今后修行、弘法打下扎实的基础,所谓"听十遍不如辩一遍"即是此理。
色达佛学院地处海拔0米以内的雪域高原,温度比北京低,类似东北沈阳。但比较潮湿。1、衣物:10-3月,算冬天气候,气温零下十度左右,可穿一件真空棉羽绒服、两件厚毛衣,一条秋裤、一条毛裤、一条厚外裤。围巾、手套、厚袜子、毛线护腿。4-9月,春夏秋气候。比较健康的人就不必穿羽绒服了,两件毛衣足矣。7月时温度摄氏10-20度左右。无论何月,经常下雨,雨鞋、雨衣、雨伞。登山鞋。2、备用药品:红景天防高原反应。急性救心丸、感冒发烧药、九制陈皮(高山反应时吃)、刮痧用具。学院内有医务室。3、带上可以收听FM的收音机,原意录音录像留念的,可带上摄像机、照相机、录音笔、MP3、录音机、电池、充电器、录像带、胶卷、磁带、笔、笔记本若干。还有手电是必备的。4、最重要的是信心、正知见,起码要有求学修行之谦虚心态,并要遵守佛学院严格的戒律:例如:不得杀盗淫妄酒,不得抽烟、吵架、打斗、谈情说爱。
这是一个没有尘世繁琐的世界。
在这里不分男女老少,不分昼夜,天没亮就到处可听见唱诵经文的悦耳禅音,天没亮就有很多僧众和朝圣的人们在转坛城,在转经筒。这里的修行者有着深至骨髓的信仰!
垃圾有僧人来清理。
穿行在这片红色海洋的小木屋中,身着绛红色僧袍的喇嘛和觉姆从身边来来往往,你看他们的眼睛都是那么的纯净无暇,我的心灵被强烈地震撼着。相信来到这里的人,甚至是看到这里图片的人没有人不会为眼前满山遍野的红色僧舍和如此精进修行的僧众所震撼!
因为这里的自然条件非常恶劣,缺水缺氧,冬季又高寒高海拔,冬季没有取暖设备。他们为了修行和学习佛法,在此过着极其艰苦的生活。我们就遇到一个阳光灿烂的天气下拍摄的时候就突遇大风和冰雹!
这里的僧众,日复一日的精进修行,不为其他,只为天下六道一切众生都能脱离轮回苦海,从轮回中得到解脱。这里是一方永不消失的净土,吸引无数有缘者来此寻找灵魂深处的归属!
信仰祈福。
Day6
晚上住宿色达县城海拔0,高反下睡觉都不是那么舒服。
中午前要赶到班玛县,路况不太好土路较多。
一路风景都在海拔0米。
进入青海果洛最美省道。
Day7
晚上住宿到河卡小镇明天目标青海湖。
一路风光到达青海湖。
青海湖又名“措温布”,即藏语“青色的海”之意,位于青海省西北部的青海湖盆地内,既是中国最大的内陆湖泊,也是中国最大的咸水湖。由祁连山的大通山、日月山与青海南山之间的断层陷落形成。
午餐青海湖。
青海湖地处高原,在7、8月份日平均气温也只有15度左右,此时是青海湖最美之时,环湖千亩油菜花竞相绽放,碧波万顷的湛蓝外围散布着金灿灿的亮黄,高山牧场的野花五彩缤纷,如绸似锦,数不尽的牛羊膘肥体壮,点缀其间。
午餐后开车去茶卡盐湖。
茶卡盐湖,别称茶卡或达布逊淖尔,是位于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乌兰县茶卡镇的天然结晶盐湖,是柴达木盆地四大盐湖之一。
由于板块运动,原被海水所覆盖的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的交界地带逐渐隆起为青藏高原。在青藏高原的形成过程中,部分海水积留在低洼地带,形成了许多盐湖和池塘,茶卡盐湖就是其中之一。
茶卡盐湖面积空旷、地势平坦,湖面极具有强烈的反射能力,如同一面为天空梳洗打扮而准备的镜子,
被称为中国的"天空之镜"。"天空之镜"最佳拍摄时间为早晨9点之前和下午5点之后。
茶卡盐湖夹在祁连山支脉完颜通布山和昆仑山支脉旺尕秀山之间,两山常年积雪,雪山倒影在湖面,
形成"湖水与长天一色,盐湖与雪峰同辉"壮美的青藏高原独特自然风光。
日出日落前后的茶卡盐湖为盐湖风光最美的时段,彩云、朝阳或夕阳照映盐湖,形成水天一色的画面。
天空之镜来个美拍。
日落黄昏在等日落。
美美的网红小铁路。
茶卡星空,美到爆一直拍到晚上十二点半才出景区。
Day8
门源一个想去很久的花海。
每年的7月18日-25日,举办门源油菜花节,是门源县最重要的节日。届时于风景迷人的古城台举办青海特有的花儿会场,男女老少齐聚城台。共同欣赏这七月带给人的金色大地七月的门源是人间天堂。
纯净的蓝天白云舒卷苍鹰盘旋;辽阔的草原草青花红,牛羊如云;仙米林区群岭竟秀,万木争荣;60万亩油菜花形成的百里油菜花海成就了博大壮阔的特有奇观。
门源县是北方小油菜发源地,是全国乃至全世界最大的小油菜种植区,种植面积达50万亩。
门源除了有岗什卡雪峰、仙米国家森林公园等顶级旅游资源外,其中部是祁连山、达坂山皑皑白雪围起来的一个"金盆地",盆地里东西向的长川是一片极富高原特色的田园风光区。
七月中旬,门源的油菜花竞相怒放,花景与当地的蓝天白云、高山流水、林海草原和独有的民居、蜂农等交相辉映,变幻出一道道独具特色的迷人风光,令无数游客迷醉其间。
油菜花并不稀奇,哪里都有,但门源的油菜花气势壮观,北依祁连山,西起永安城,东到玉隆滩,南邻大坂山,绵延上百公里,宛如金黄的大海。浓艳的黄花,紧沿着浩门河畔,横越门源盆地足有百公里,在高原深蓝的天空下,与远山近水,村落人家相辉映,近看远观皆为美景。
紧靠门源花海的就是中国最美牧场之一的祁连山牧场。浓郁的西部藏区牧场风光又让你体验着另一番风情。两种特异的风光相互交织、衬托让你除了惊喜外,似乎有种时空交错的恍惚。
观花就要拍照,油菜花最大的特点是它的颜色,金黄一片,非常纯粹。选择在油菜花海里拍照有一个先天优势,无论穿什么颜色的衣服,都可于艳丽的油菜花搭配,穿着白色的衣服在金黄色的背景下会十分醒目,姑娘的肤色会显得格外的好看。
常言道:常在花间走,能活九十九。当人步入花的世界,花迎花送,伴君千里。花香沁人心脾,观之闻之似能解人苦乐,仿佛在轻轻诉说,犹如在欢愉地歌唱,恰似在唤起美好的回忆,又好像在安抚烦乱的思绪。
踏青赏花,能领略到大自然的美,确属快事一桩!下面,请大家观赏一下咱门源的油菜花吧,它的那份壮观在国内其它地方确实是少有的。
七月的门源是人间天堂。纯净的蓝天白云舒卷苍鹰盘旋;辽阔的草原草青花红,牛羊如云;仙米林区群岭竞秀,万木争荣;60万亩油菜花形成的百里油菜花海成就了博大壮阔的特有奇观。
看完美景吃门源小吃。
Day9
门源到祁连山草原。
祁连山格外的冷。海拔高度在0米以上的地方,称为雪线,祁连山的雪线之上,常常会出现逆反的生物奇观。在浅雪的山层之中,有名为雪山草甸植物的蘑菇状蚕缀,还有珍贵的药材--高山雪莲,以及一种生长在风蚀的岩石下的雪山草。
鹅堡。
风吹草低见牛羊。
旅行纪念。
门源一路向东去兰州,就为一碗兰州面。
特色鸡蛋醪糟。
一早排队吃拉面,时间早晨五点。
Day10
兰州出发靖边波浪谷。
兰州黄河。
宁夏富硒瓜。
位于中国陕西北部靖边县境内的这一片神奇、神秘、绝美的红砂岩丹霞地貌,被媒体人和摄影人誉为中国的“波浪谷”,它完全可以与美国每天限游20人的亚利桑那州北部朱红悬崖的帕利亚(Paria)峡谷(美国波浪谷)相媲美。
曾经在某论坛见影友拍过这块靖边丹霞地貌的照片,当时震撼之极,便一心向往之。这片极其罕见、极其令人震撼的、被当地人称之为“砂峁疙瘩”的神奇风景里。这是一个地球的奇迹,这是老天赐予我们的礼物。
靖边波浪谷虽然没有亚利桑那州的波浪谷大,但在陕北这个黄土覆盖的地方能有这样的石头景观真是个奇迹了---那些层层叠叠的石头红色石头像泥石流一样呈现出一种流水状,一圈圈、一坨坨、一弯弯。。。犹如一大批铺盖在地面上侵染过后晾晒的红色布匹,一层层、一卷卷、一盘盘在夕阳的渲染之下,异常的鲜红,又似黄土中冒出的一股红水缓慢的向低洼处流淌。。。
靖边波浪谷是一块非典型地貌的丹霞,兼具雅丹和土林之美。它展示的是由数百万年的风、水和时间雕琢砂岩而成的奇妙世界。
靖边波浪谷值得一看的一个地方,关键是这里现在还免费,而且住宿当地农家也很合适,品尝一下地道的陕北风味,也是一种很好的享受。
人与大自然的融合。
靖边波浪谷丹霞地貌分为水上丹霞(北区)和陆上丹霞(南区)两部份,若时间充裕,建议全部观看。
水上丹霞景区。
晨拍波浪谷。
翩翩起舞。
靖边波浪谷为一条红色的大峡谷,峡谷宽约50多米,深不见底,似被斧劈刀削一般。错落的红砂岩或如一只怪异的猛兽,龇牙咧嘴,或如艺术家的杰作,线条凸显,行云流水。这里有两个峡谷,中间夹着一个慢慢向东渐低走势的山梁,可以爬到这个山梁的中间部分,整个波浪谷,尽收眼底了。
猛兽爪子印。
Day11
返程碛口古镇—栾城
碛口镇位于晋西吕梁山西麓,黄河之滨,临县之南端。明清至民国年间,凭借黄河水运一跃成为北方商贸重镇,享有"九曲黄河第一镇"之美誉,是晋商发祥地之一。
碛口镇是山西省吕梁市临县下辖镇,地处吕梁山西麓,临县城南48公里处,南与柳林县黄河名镇孟门镇相接,东与林家坪镇相连,北与丛罗峪镇接壤,西与陕西吴堡县隔河相望。全镇面积.45平方公里。
结束语:
川西青海环游11天行程公里,一路美景净收眼底,曾经去过的有些地方可能这辈子都不会再去,人生就象一场旅行,而我们每个人都是匆匆的行者,在不同的驿站驻足、停留、观望、休憩,再鼓足勇气继续前行。对于每一位远足旅行的人来说,从出发点到目的地行军式的行走,固然有急行军的乐趣,但浪费了一路上的好风景和闲适从容的心情,的确太浪费了!旅行如此,人生也如此……让我们带着看风景的心情上路吧,也许有一天回眸,别让最美的风景就在自己身边却与之擦肩而过……
小叶随拍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