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故事,长智慧。
写作练习:(54课,92课、97课)
遇见一个下雨天,一起观雨。
打开耳朵仔细——听雨,安静的辨析雨点落在不同事物上发出的不同声音,这声音在你听来像什么呢?
打开眼睛仔细——看雨,雨是什么颜色的?为什么呢?你看见它落在哪里?它又在做什么?
动一动,玩一玩——玩雨,怎么玩呢?它会是一只小小纸船吗?顺着雨河飘到哪里呢?它或是一瓣花舟吗?还是……把你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触摸到的新发现写一写或者说一说吧。
画一画:拿起你的七彩画笔,画一画下雨天的景象吧。
推荐阅读:走进优秀绘本,遇见育儿智慧。
《雨中的小红伞》
写雨的诗词: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宋苏轼
黑云翻墨未遮山,
白雨跳珠乱入船。卷地风来忽吹散,
望湖楼下水如天。
作者简介:
苏轼(年1月8日-年8月24日)字子瞻、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
苏轼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纵横恣肆;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苏轼善书,“宋四家”之一;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潇湘竹石图卷》《古木怪石图卷》等。
雨的知识小百科:
雨是一种自然降水现象,由大气循环扰动产生,是地球水循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是几乎所有的远离河流的陆生植物补给淡水的唯一方法。
雨通常以四种形式出现,锋面雨、对流雨、地形雨和台风雨。其主要成分是水,有少量二氧化硫、二氧化氮,通常雨水的PH值约为5.6,PH值小于5.6的雨水为酸雨。
雨通常以四种形式出现。
1、锋面雨(梅雨):来自海洋的暖湿气流与来自陆地的冷空气相遇,由于冷空气重,暖空气轻,暖湿气流被迫上升,遇冷凝结,形成一条很长很宽的降雨带,这就是锋面雨。
2、对流雨:夏季在强烈的阳光照射下,局部地区暖湿空气急剧上升,遇冷凝结,形成降雨,这就是对流雨,气象学上叫“雷阵雨”,我们通常叫“爆天”,另外,台风雨也是属于对流雨的一种。
3、地形雨:来自海洋的暖湿气流,遇到山脉,被迫上升,遇冷凝结,形成降雨。
雨的成因:
地球上的水受到太阳光的照射之后,就变成水蒸气被蒸发到空气中。水蒸气在高空遇到冷空气便凝聚成小水滴。这些小水滴都很小,直径只有0.~0.毫米,最大也只有0.毫米。它们又小又轻,被空气中的上升气流托在空中。就是这些小水滴在空中聚成了云。这些小水滴要变成雨滴降到地面,它的体积大约要增大多万倍。
它主要依靠两个手段:
其一是凝结和凝华增大。
其二是依靠云滴的碰撞并增大。
在雨滴形成的初期,云滴主要依靠不断吸收云体四周的水气来使自己凝结和凝华。如果云体内的水汽能源源不断得到供应和补充,使云滴表面经常处于过饱和状态,那么,这种凝结过程将会继续下去,使云滴不断增大,成为雨滴。但有时云内的水气含量有限,在同一块云里,水汽往往供不应求,这样就不可能使每个云滴都增大为较大的雨滴,有些较小的云滴只好归并到较大的云滴中去。
如果云内出现水滴和冰晶共存的情况,那么,这种凝结和凝华增大过程将大大加快。当云中的云滴增大到一定程度时,由于大云滴的体积和重量不断增加,它们在下降过程中不仅能赶上那些速度较慢的小云滴,而且还会“吞并”更多的小云滴而使自己壮大起来。当大云滴越长越大,最后大到空气再也托不住它时,便从云中直落到地面,成为我们常见的雨水。
除了酸雨,有颜色的雨外,还有许多有趣的雨,比如蛙雨,铁雨,金雨,甚至钱雨。它们都是龙卷风的杰作。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