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6月,侵华日军已走投无路。此前在中国战场进入相持阶段后,日军面临两个选择:陆军北上进攻苏联或海军南进从海洋寻找突破口。
双方争论不休,最终决定同时实施“北上南进”策略,哪个成功就选择哪条路线,若两个方向都成功自然更佳。
出乎意料的是,侵华日军在诺门坎战役的两个阶段全都失败,遭受了惨重的损失,被苏军如同痛打落水狗一般逼得仓皇逃命。
而海军方面,自从偷袭珍珠港后,也遭到美军的强力反击,太平洋战场陷入困境无法脱身,形势迅速恶化。到年6月时,侵华日军只能困兽犹斗,开始了最后的疯狂。
尽管此时的日寇已经走到穷途末路,但黎明前总是最黑暗的时刻。各地侵华日军对我军根据地的“扫荡”愈加频繁,手段也变得愈发残酷。
他们对各个村庄的攻击更加毒辣,贯彻着击败日军的地方就进行屠戮的政策,企图以此继续维护其侵略地位。
鸡犬不留的“扫荡”6月18日,驻扎在栾城县的日伪军悄然集结,多人全副武装,气势汹汹地向南高村进发,准备对该村进行一场血腥的“扫荡”。
南高村是一个充满抗日热情的村庄,全体村民一直坚定地支持抗日,是我军在当地的重要后盾。
正因为如此,南高村长期以来被日军视为眼中钉、肉中刺,时刻想着报复,但由于八路军在南高村一带驻防,他们始终未能找到合适的机会进行攻击,只能隐忍至今。
6月18日这一天,日伪军为何敢仅凭多人的兵力进犯南高村呢?原因其实很简单:日军刚刚得知消息,八路军的主力部队因战略原因暂时离开了南高村附近地区。
这一情报为日伪军提供了“扫荡”南高村的绝佳时机。凶狠毒辣的日寇决定利用这个机会,对南高村进行血洗,他们的命令是“一个活物都不留”。
虽然日伪军的兵力不多,但日军对此次“扫荡”行动非常重视,配备了大量重火力武器。
尽管进攻的只是一个没有八路军主力驻守的村庄,他们在进村前还是进行了一轮炮轰,待硝烟弥漫全村后才开始进村。
日伪军原以为这次任务轻而易举,但一进入村子,他们才察觉到事情并非如此简单。村庄内异常寂静,没有出现他们预料中的骚乱场面,甚至连一个村民的影子都未见到。
就在这种困惑中,日伪军小心翼翼地端着枪继续前行。突然,地雷的爆炸声打破了宁静,一名日军被炸飞,这时日伪军才意识到他们落入了埋伏。
随着地雷的爆炸,刚才还异常安静的村子顿时“热闹”起来。枪声、地雷爆炸声、敌人的惨叫声和村民的喊杀声此起彼伏。
双方交战不久,日伪军便仓皇逃出村子。他们因恐惧而退却,在这场战斗中看不见敌人,却不断被击倒。
地道战发威当时,虽然南高村缺乏八路军的主力部队支援,仅有少数几名八路军带领村民参与作战。
面对装备精良的日伪军,他们依然能在战斗中取得胜利的原因很简单:南高村采取了地道战的策略,我们的火力点随机出现,使得日伪军束手无策,无法有效防御。
提起冀中平原的地道战,许多人可能会觉得十分神奇。然而,事实上,平原地区的百姓由于没有高山密林可供藏身,只能无奈躲入地窖以避开日军的“扫荡”。
日军手段多样,常用手榴弹、毒气弹、火烧烟熏等残酷方法,迫使藏在地窖中的人们出来,然后进行屠杀。
为了生存,当地的八路军和村民们开始将地窖挖得更深、更远,并不断进行升级,逐渐达到“三通”、“四能”、“五防”的程度。
原本仅用于躲避的地道,逐渐演变成具备交通和反击功能的工事,对毫无防备的日军造成了不小的伤亡。
根据日军军报的记载,南高村的地道工程规模巨大,当时已经延伸至数十公里。表面上,南高村看似普通,但实际上在地底下隐藏着一个“地下村子”,坚固的隧道将南高村的每家每户紧密相连。
日伪军始终无法预料村民们会从哪个地方携带武器发动袭击。
可能是柴堆,或许是厕所;也许隐藏在房屋顶端,或从水井中冒出,日军毫无防备可言。
此外,南高村的居民皆经过训练有素,几乎每一位都对日伪军深恶痛绝。他们平日务农,一旦战事爆发,即成为战士。长期以来,他们在八路军的指导下逐渐形成了农耕与战斗并重的状态,大大提升了战斗力,令日伪军望而生畏。
一锤定音的反杀日军吃了败仗后绝不会就此罢休。一次“扫荡”失利后,他们立刻组织了第二次、第三次“扫荡”,每次投入的兵力都比上次更多。然而,日军万万没想到,连续四次“扫荡”都以惨败告终,且每次都极为狼狈。
新上任不久的栾城伪县长王德灰,也在“扫荡”中被村民炸死。
坚定的汉奸李振江在事后扬言要为王德灰报仇。当日伪军进攻村子时,他甘愿充当先锋,甚至想出了在高处架设机枪火力点以阻止村民通过地道逃生的办法。
此外,他还在村子房顶架设了长梯子,以避开村中的雷区。
李振江为了在日军面前立功,竟然想出了火烧南高村的主意,企图一次性摧毁整个村子,从而使村中的地道无法再进行反击。
李振江的恶行让村民们恨得牙痒痒。一位胆大的村民,趁着李振江在大火前狂笑得意之际,果断从地道里钻出来,一脚将毫无防备的李振江踹进火场,活活烧死。
伪军们见此情景,吓得魂飞魄散,哪里还敢逗留,立刻仓皇逃离了村子。南高村的村民们抓住机会跑出来救火,才避免了南高村的彻底毁灭。
7月28日到来之际,距离日伪军四次“扫荡”失败尚不久,日军再度集结千余人,准备给南高村最后致命一击,彻底毁灭整个村庄。
村民们看到这一情形,心知抵抗艰难,焦急之际却意外发现,日伪军竟将指挥部设在村外不远处。
这种做法显而易见地表现出对南高村民的轻视,试图匆忙结束屠村计划。然而,日军未曾料到,南高村的地道已经向外延伸,甚至已经接近他们的指挥部。
鉴于这种情况,村民们决心扭转局势,发动全民皆兵,全村老弱妇孺齐心协力,共同抵抗敌人。
下定决心之后,他们一方面通过地道派人外出求援,另一方面继续扩展地道,直至日伪军指挥部附近,准备用炸药摧毁敌人的指挥中心。
准备工作全部完成后,当天深夜,在日伪军熟睡时,南高村的村民们按照计划点燃了炸药。
一声巨响中,日伪军的指挥部瞬间被炸飞。村民们从地道里冲出,呐喊着向还未反应过来的日伪军发动了猛烈的反击,将他们打得落花流水。
正所谓仇人见面分外眼红,南高村的男女老少们都杀得眼红手热,仿佛要将多年来遭受的压迫和屠戮的愤怒彻底宣泄出来,他们将日伪军杀得人仰马翻。
日伪军万万没想到,这场原本计划好的屠杀,竟然会变成村民们的反击。然而,日伪军当时已经是强弩之末,失去了“扫荡”的能力,不久便被迫投降。#深度好文计划#